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三三三章 【一把大火全烧光】-第三三九章 【对李倧的安排】

第三三三章 【一把大火全烧光】-第三三九章 【对李倧的安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见李过的脸色变的有些难看,知道此番敲打肯定会让李过今后不敢再耍心眼,道:“朕晚上在宫中设宴款待李倧!让他的妃子和子女都来参加,你现在就可以过去告诉李倧了

宋献策见李过走了,道:“皇上刚才可把李过吓的不轻啊!估计这几天晚上睡觉都不会安稳。”

我笑道:“朕这是给他敲敲警钟,预防他犯错总比他犯错以后再处罚他要好,李过有些能力,身处的位置又非常重要,朕不忍心看他犯错误啊!”

“皇上一片爱护之心,相信李过也明白的,记得当年微臣把他吓的尿了裤子,没想到几年过去他倒是出息了。”宋献策觉得崇祯皇帝对臣子的爱护是发自内心的,这让他觉得非常难得。

“爱卿一会也去见见李倧,先跟他沟通一下,让他明白明白自己的处境,朕记得朱由崧有一个妹妹还没有婆家,朕册封她为长平公主,将她下嫁给李倧,此举也能让李倧心里踏实些,不知爱卿以为如何?”我问道。

宋献策连连点头,道:“皇上此举甚妙,一来表明大明帝国并没有轻视他,二来也有了把李倧永远留在大明帝国的借口,三来是解决了长平公主的终身大事。”

我笑了笑,知道宋献策为什么这么说,那个朱常河的女儿今年己经十八了,样貌还行,就是体重承袭了他的父亲,有将近二百斤,找个好婆家真不容易,把她许配给李倧倒也是个好归宿。

“爱卿,李倧既然己经来了北京,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开展大移民计划了,朕己经下令给刘肇基,让刘肇基在朝鲜散布消息,就说李倧己经决定定居在大明帝国,但是心怀故民,如果有愿意跟随他的,尽可以去大明帝国投靠他,他定然会拿出一部分钱财来帮助故民重建家园,朕记得李倧手里有个二三百万两,让他都拿出来,朕的内库再拿出三百万银元,当作这次移民的费用!”

宋献策皱了皱眉头道:“皇上,区区五六百万银元对于这种大移民计划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呀!”

我点点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移民可不暴撇鲁事,是要给大明帝国创造新的疆域,并且彻底的解决国内少数民族的治理方式,如果朝鲜百姓不愿意来,就让左良玉多烧几座城池也就行了,等大明帝国的子民迁往朝鲜半岛的时候,朕会拿出一千万银元来支持,免得没有人愿意去,具体的计划朕会召开扩大会议详细的讨论。”

是亲三分向,朝鲜百姓此时怎么说都是外人,有钱也不能往他们身上补贴啊!等移民过来的朝鲜百姓安定了,心向大明了,我自然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第三三七章「乐不思蜀新解」

宋献策告退后一边走一边想,此次对朝鲜半岛的大移民计划只怕会牺牲朝鲜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能活着定居在大明帝国境内的朝鲜百姓只怕不足五百万。

宋献策来到礼部的别院,叫人通传后,时间不长李倧和李过亲自出门来迎接宋献策。李徐己经从李过的口中知道了宋献策的身份,知道眼前其貌不扬的人是大明朝的高官,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这样的人物他怎么敢轻视呢!

宋献策圆滑世故,拾掇李倧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和李倧等人走进去后,宋献策咳嗽一声道:“王爷,皇上决定今晚在皇宫宴请王爷一家人,如此殊荣让我嫉妒啊!”

李倧啊了一声,没想到崇祯皇帝这么快就见自己,意外之余心中悬着的石头稍微落了落,剩下的就看晚上崇祯皇帝的说辞了。

“宋大人说笑了,寡人虽然才来贵境,但也听说大人深得圣眷,该嫉妒的应该是寡人才是。”

宋献策笑了笑,对李过道:“我们这位王爷有些不通事故啊!本官早上还没有吃饭呢!也不说招待招待。”

李过听这话就知道宋献策想跟李倧沟通沟通,马上起身道:“王爷和大人在此稍坐,我现在就去安排。”

宋献策见厅堂内只剩下了他和李倧,道:“王爷今后有什么打算?不妨说出来听听,本官如果能帮的上忙,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李倧听了这话,叹了口气,道:‘大人这一问:闷的我是哑口无言,失国之君哪还有什么打算啊!只盼能平平安安就好了,”

宋献策笑了笑,道:“不知王爷熟通我朝的历史典故否?可知韬光养晦的意思?”

李倧摇摇头道:“寡人不知,环望宋大人教我。”李倧不是笨蛋,宋献策今天来肯定是给崇祯皇帝打前站,否则宋献策那么忙,哪有时间来答对他呀!

宋献策道:“三国后期,蜀汉被灭国,蜀后主刘禅被带到魏国的首都洛阳,魏国权臣司马昭赐给刘禅一万户食邑,封他为安乐侯,日子过的非常安逸。有一天刘禅到司马昭的府叮答谢,司马昭设宴款待他,宴会中有人穿着蜀服奏蜀乐,跳蜀汉的舞蹈助兴,见此,刘禅的随从们不禁黯然神伤,只有刘禅一个人镇定自若,依然喝酒取乐,司马昭看到这种情形,十分惊奇的问刘禅,难道一点都不想念蜀国吗?刘禅却说他生活在这里很舒服,乐不思蜀。”

宋献策把话说到这里就打住了,他相信李倧一定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如果把他的意思吃透了,李倧今后的生活会十分的舒坦安逸,反之就要遭罪了。

李倧熟读儒家经典,对乐不思蜀的典故哪能不知道,他明知故问就是要探探宋献策的底,探探崇祯皇帝究竟要怎么安排他,听了宋献策的话,他内心放松了很多,站起身道:“宋大人的良言,寡人记下了,来日定当厚报。”

李倧知道刘禅的乐不思蜀是韬晦之策,面对宴饮中的蜀国乐曲和舞蹈,随从们黯然神伤而刘禅却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镇定的喝酒不为所动,看来刘阿斗也知道司马昭的心思,也不是一无是处,尽管李倧知道他和刘禅的处境不一样,但是如果他能做到刘禅第二,今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皇宫中笑声不断,周皇后不知在哪听到崇祯皇帝要把朱由崧的妹妹许配给朝鲜国王李份,觉得崇祯皇帝是在坑人家朝鲜的国王。

“皇上您又不是不知道,德日王力了这个妖妖的带事,几乎把满朝文武都问遍了也没人敢娶,听说那位妹妹近一年来就压坏了三张床呢!”周皇后笑道。

我也忍俊不禁道:“爱妃可不要这么说,胖又怎么了?唐朝还以胖为美呢!听说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体重就惊人,咱们这位御妹只不过比杨贵妃胖了一些,模样还是不错的,嫁给李倧,朕还觉得亏待了她呢!到时候少不得要多给些嫁妆。”

周皇后把儿子抱起来,道:“反正有些不太好,等慈煊长大了,选妃可得让我把关,免得选出来一位不太妙的妃子。”

“爱妃这话让朕想起了差点忘记的一件事,说到慈煊的婚事,朕决定正妃等慈煊长大了自己选,如果李倧再有女儿的话,就是慈煊的侧妃,这下有了两条婚姻纽带绑着李倧,谅他也翻不出朕的五指山。”

周皇后啊了一声,道:“要是御妹的女儿可怎么办?要是像御妹那么胖,可把慈煊给害了,这我可不答应。”

“怎么会呢!御妹就是生了女儿也不能和慈煊成亲的,那可是三代以内的近亲呢!”我可不想让儿子和近亲结婚。

我和周皇后正说着,王承恩来报说李倧一家人己经来了,我马上让李倧等人进来,并叫人去找田贵妃等人,李倧还有几个殡妃,单靠周皇后一个人有些招待不过来。

李倧一家人在王承恩的带领下走进皇宫的内殿,让李倧感到吃惊的是宫殿的规模和装横程度,简直可以用寒酸来形容,他的宫殿都比这里的建筑要辉煌许多,当然了,在汉城的宫殿己经化为一片灰烬,只能在脑海的记忆中浮现出来供他追忆。

等李倧来到宴席的主会场,看着桌子上准备的酒菜,不由得将吃惊程度提高了几分,桌子上的每一样酒菜都极为普通,普通的以前他都不屑一顾,他不禁想,难道贵为大明朝的皇帝,每天吃的就是这些饭菜吗?如何下咽啊!

李倧心中想归想,该有的礼数一点都不能忘,走到厅堂内看到站起身来身穿龙袍的年轻人,知道那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

“那儿王李倧参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倧走到近前跪倒在地,磕头见礼,在他身后跟着跪下了一地的人,都是李倧的妃子和子女。

我走前几步将跪在地上的李倧搀扶起来,道:“王兄不必多礼,快快请起。”看着李倧站起来我不禁打量他,发现他的容貌和情报上的年纪差的比较多,不知道还以为他比我大三十岁呢!

第三三八章「老子窝囊儿子精」

李倧看了崇祯皇帝一眼便不敢再看了,因为他的眼神一对上崇祯皇帝的眼神,发现对方的眼神非常犀利,像是一把尖刀似的能刺入人的心脏。

我从情报部以及特务部了解了很多关于李倧的事情,对李倧的为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此时见李倧表现出的神态很符合他的为人,不禁笑道:“王兄过去坐,千万别客气,朕这个人不拘小节,王兄也不要觉得拘束。”我说完招呼李倧及其家人落座。

周皇后等人见李倧的家人表现的也非常拘谨,马上面带微笑过来将她们拉过去坐下,周皇后负责招待李倧的妃子,田贵妃则负责夸赞李倧的子女,分工非常明确。

“王兄……。”

李倧听到崇祯皇帝这么叫,马上道:“皇上折杀小王了,如果皇上不见外,小王表字和伯,皇上称呼小王一声和伯即可。”

我见李倧极力坚持,点头道:“和伯,你心里是不是埋怨朕啊?埋怨朕不出兵帮助你抗击鞑子和倭寇。”

李倧连道不敢,道:“和伯不敢,正如李过大人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上出兵那是怜惜朝鲜的百姓,不出兵也是本分,我们朝鲜有句谚语说的好,不能饿着肚子去救济穷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叹了口气,道:“和伯谅解就好,朕得知消息也是心急如焚,可是大明帝国大部分的兵力都无法调动,也只能干着急,海军倒是有些船只,可是光有船也不行啊!”

李倧陪着小心道:“皇上说的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和伯对此深有感触,大明朝家大业大,当好这个家就更不容易。”

“朕己经接到了山东和辽东的急报,说有大批的朝鲜百姓背井离乡前来大明帝国逃难,朕不忍心看着他们大部分丧身大海,己经命令海军妥善救援,凡是想来大明帝国继续投靠和伯的,朕都会待之如自己的子民,这一点和伯尽管放心。”

李倧听了崇祯皇帝这话,挤出几滴眼泪,道:“皇上宅心仁厚,和伯万万不及,和伯代朝鲜百姓谢谢皇上的恩德。”说完起身郑重其事的给崇祯皇帝鞠了一躬。

我伸手把李倧托住道:“和伯你这是干什么,出兵一事朕没有帮忙己经觉得万分过意不去,做些安置朝鲜百姓的事再不行,那朕这个皇帝干不干还有什么意义啊!”

周皇后这边聊的差不多了,见崇祯皇帝和李倧还在哪里扯个没完,道:“饭菜都凉了,你们再接着聊的话,我们就只能吃凉菜凉饭了。”

我哈哈一笑道:“爱妃说的是,和伯快些过来吃饭!朕这里没有什么好吃的,要让你受委屈了。”

李倧看着桌子上的饭菜,情不自禁的问道:“皇上每天就吃这些吗?”这对李倧来说是不可相信的。

田贵妃在一旁道:“这还是有客人呢!否则我们吃饭总是四个菜一碗汤,今天你们来了才增加到十二个菜,倒是借了你们的光。”

我见李倧神情有些恍惚,道:“如果每顿都是好酒好菜,浪费太严重了,朕算过,像样一点的饭菜即便再节省,每顿饭也得花费一百银元,而这样的家常菜每顿不过十银元,节省出的银元虽然不太多,但是日积月累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节省出来的那些银元拿去救济生活困苦的百姓,岂不比浪费要强的多。”

“此乃明君所为,怪不得大明朝一天天的强大,有这样的君主,上行下效,国家怎么能够不强大呢。”

我嗯了一声看看说话的人,发现说话的是个十二鬓犁二禁右的孩子,而在他身边,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正惶恐的看着他。

李倧见自己的儿子没经允许就说话,有些牛气,道:“该早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退下

一个三旬左右的妇人赶紧把说话的孩子扯到怀里,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将求救的目光放到周皇后身上。

周皇后知道李倧夫妇有些多虑了,起身道:“皇上,说话的这个孩子是王爷的儿子李澄,他身边的是赵贵人。”周皇后对赵贵人印象不错,不忍赵贵人担心所以出言解释。

我哦了一声,心说如果李澄没经大人教就说出那番话,倒是一个好苗子,走过去摸了摸李澄的头,道:“小家伙挺聪明的,朕考考你,地形者,兵之助也,除了用在军事上之外,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李澄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惹出这么大的罗乱,他不由得回头去看自己的母亲赵贵人,见母亲冲他点点头,他才道:“景异情异,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情,悲景使人忧伤,乐景使人欢乐,恐怖景使人害怕,冷景使人冷静,热景使人兴奋,说明了环境的作用,高明的军事家并非单靠兵力取胜,对环境的利用也有独到之处……。”

我拍拍李澄的后脑勺,对李倧说道:“和伯,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啊!此子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朕想把他放到大明帝国的学府里深造深造,不知和伯以为如何?”

李倧没想到平时不怎么喜欢的儿子李澄给他争光了,道:“皇上那是看得起他,是他的造化,和伯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我见李倧答应了,心说太好了,如果李橙真是一块材料的话,经过大明帝国的各种教育,只怕是对大明帝国忠心耿耿,绝对不会给朝鲜国王效力,再者据我所知,这个李澄乃是庶长子,很不得宠,只要利用好这一点,还愁他不给我卖力吗!

和崇祯皇帝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李澄的两个哥哥李睿和李滚,他们并不是李倧的长子,但是却是嫡子,是李倧的原配所生,自从李误等人死了之后,可以继承王位的就是他们哥俩,身份比李橙尊贵的多,而李橙却在他们面前大出风头,还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器重,他们哥俩哪能不生气呀!

第三三九章「对李倧的安排」

随着第一批朝鲜难民抵达天津新港,如何安置这些朝鲜百姓成了当务之急,北京城内的议事大厅内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挖了挖有些痒痒的耳朵,打断还在讨论的群臣,道:“朕己经听的清楚了,现在围绕这件事有三点比较有争议,第一就是给予李倧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和待遇,第二是将李倧安放到哪里,第三是如何处理朝鲜的难民,是也不是?”

群臣纷纷点头,觉得崇祯皇帝说的这三点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三点如果解决了,那么朝鲜半岛的事情基本就告一段落了。

对这三点我早有主意,只是有些笼统,今日跟群臣一番讨论,己经有了一个具体的处置方案。

“李朝世世代代接受大明帝国的册封,李倧的身份地位不应该有大的变动,不过称号上可以改一改,朕将册封李倧为寿王,封地在陕西的榆林,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宋献策道:“皇上将李倧的封地定在榆林,是不是要把朝鲜百姓也都迁往那个地方呢?

我点头道:“从朝鲜迁移来的百姓将有一半被安置在陕西地区,那里的条件虽然不太好,但是挖个窑洞就能安家,非常的方便,也将节省一大笔钱财。”

倪元璐咳嗽一声道:“皇上,如果迁移费用只有六百万银元的话,朝鲜百姓将会经受巨大的考验,此乃人命关天的大事,微臣觉得应该追加四百万银元……。”

在座的大臣中只有宋献策等少数几个人知道朝鲜半岛的事情是大明帝国一手导演的,因此说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替朝鲜老百姓考虑了一些,倪元璐就是其中的代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想要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就要付出代价,能挺过来的,明年再给他们补贴也不晚,挺不过来的,朕也没有办法,大明帝国不是慈善堂,为他们敞开国门己经是最大的恩德了。”

孙承宗见崇祯皇帝把手放到云贵川那一带,道:“皇上是想把另外一部分朝鲜百姓迁移到云贵川这片区域吗?”

“爱卿说的不错,云贵川等地民族众多,朕之前那个军政分离的办法效果还不错,但是没有一个典型,无法突出以供模仿,朝鲜百姓总比那些地头蛇好摆弄,拾掇好了也可以让那些土司明白什么叫样板。”

孙承宗叹了口气道:“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最快也要五年时间才会见效,朝廷恐怕会不堪其累呀!”

我道:“朕还是那句话,只要朝鲜百姓能够融入到大明帝国当中,朕不会吝音对他们的补贴,今年就不算了,明年开始朝廷会在基础建设和学问教授上给予他们帮助,只要他们自己努力生活,过的肯定要比在朝鲜半岛强许多。”

这可不是我说大话,朝鲜半岛的生活水平和大明帝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差了很多,即便是把朝鲜百姓迁移到比较落后的地区,条件也比朝鲜半岛好许多,加上越来越多的技术变革和先进工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尝到了甜头的朝鲜百姓肯定不会再怀恋故土。

李倧胆战心惊等了几天之后,终于等到了大明朝对他的安排,来宣旨的除了王承恩之外还有他比较熟悉的李过,王晨恩把册封李倧为寿王的旨意宣读完,李倧跪倒谢恩后接受了王承恩和李过的道贺。

李过见李倧又要发钱,忙道:“王爷就别客气了,王总管那里还有另一道口谕,王爷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

李倧愣了一下后又要跪倒,王承恩忙道:“王爷不必多礼,皇上准备将长平公主许配给你做王妃,另外,如果王爷今后有女儿的话,皇上将替皇子纳其为侧妃,今后王爷不但是皇上的妹婿,还是儿女亲家,此等殊荣大明立国以来未有啊!”

李倧这回彻底放心了,娶大明皇室的公主为妃是他求之不得的美事,等他有了女儿还能和崇祯皇帝结为亲家,看来他要抓紧时间生个女儿才行。

李过见李倧光顾着高兴,道:“王爷,我知道您手里有些银子,那些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户部正在募捐款项救济朝鲜难民,王爷何不将银子捐出去一些博一个好名声,也可以让皇上放心。”

李倧忙道:“李大人说的是,钱财乃身外之物,小王的傣禄相信己经够日常开销,这就把多余的都捐出去。”李倧何尝不知道让崇祯皇帝猜忌的后果,等他无权无钱之后,睡觉也不必担心崇祯皇帝寻个借口治他的罪了,再说他真的愧对朝鲜百姓,拿出金银来救济朝鲜百姓能让他的心里好过些。

李过和王承恩回宫复命的时候,李过发现李延也回来了,正在跟崇祯皇帝说着什么。

我看过了左良玉的书信,信上除了介绍战事进展之外,说的多是对新式武器的评价和使用心得,以及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看来左良玉还有些脑子,知道这些东西非常重要。

“总管大人回来的正好,朕己经晋升程卜东为少校军衔,赐毕懋康帝国进步勋章一枚,总管先去宣旨,晚上朕设宴宽带他们两个。”我说完想了想又道:“把皇家科学院的那些院士也都请来!免得还得请两回。”

李过见崇祯皇帝说完了,道:“皇上,臣这位弟弟胸有韬略,在特务部实在是有些埋没他,他自己也希望能去军中效力,还望皇上成全他。”

我点点头道:“左良玉在信上也说了,火烧汉城的主意还是李延想出来的,这个功劳朕记在心里,等朝鲜的事情结束后统一进行封赏,李延,你想去哪个部队?”

李延心中非常兴奋,道:“我想去李定国的部队。”

“好,既然你想去,那朕就先让你去试试,但是到时候受不了那个苦你可别来找朕哭诉。”我说到这不禁想李延能不能挺过李定国的操练,李定国的部队可不是那么好进的,海军陆战队可以说是大明帝国陆军的精华所在,里面叫出一个普通士兵都是一只猛虎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