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龙争大唐 > 第二百零三章储君立,诸王出(下)

第二百零三章储君立,诸王出(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安西,又名安西都护府,原本是高昌古国所在地,坐落在火焰山脚下,木头沟畔的哈拉和卓乡。 自唐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在其地设西州都护府,治所在西州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辖安西四镇——唐灭高昌之后,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因其刚归入大唐版图之中不过年余,加之第一任都护乔师望能力有限以及唐军在此地的总数不过三千,此地并不安稳,不单西突厥时常来犯,便是号称与大唐友好的“邻邦”吐蕃也时常派兵侵袭此地,唐军只能困守四镇,并无反击之力,至贞观十六年为止,此地依旧算不得大唐的实际领土。

安西之地远离京师,中间还隔着大沙漠,地盘虽大,人烟却不算多,大体上以游牧之民为主,西域各国虽说都臣服于大唐,可其忠心却甚难保证,加之面临着吐蕃、薛延陀、西突厥三大势力的压迫,大战虽罕见,可战乱却始终就没停过,隔三岔五地便是小打一场,四方势力彼此为敌,互不相让,属百战之地,可因着丝绸之路的关系,此地又极为重要,大唐绝无放弃此地的可能性,即便再艰难也得紧守着——安西的重要性不单在于丝绸之路是目前大唐对外通商的主要通路,更要紧的是此地乃是关系到牵制吐蕃、薛延陀、西突厥的战略要地,只消此地掌控在大唐手中,那三方便绝无进一步强大起来的可能性,也就无法真正威胁到大唐的统治和强盛。

安西第一任都护统领乔师望,原本为李渊起兵大唐时的从龙之将,素得李渊之宠信,得尚庐陵公主,敢战之士也,然,并无将略之才,战功不显,官运也算不得顺,以驸马之身份,在大唐军队中混了几近二十五年,也就是因跟随侯君集灭高昌后,得了些功劳,这才当上了安西都护统领,一年多来仗倒是没少打,可却始终无法真正安定地方,屡屡被御史台弹劾,被调回内地早已是铁定的事情,李贞在兵部侍郎的位置上时便已在筹备此事,若不是因侯君集造反,兵部相关事宜被耽搁了的话,此时乔师望早已该被替换回内地了。

李世民乃是一代雄主,如何不知道安西有多重要,也清楚乔师望绝非镇守安西的合格人选,自是早已准备换将,可当李贞提出自己要去守安西之时,李世民却着实被噎了一下——李贞的能耐李世民心中自是有数,倒是能信得过的,可问题是安西之地远离京师,让李贞去那儿之官,简直就跟流放无甚区别了,李世民爱面子,他可不想被朝臣们抨击说他妄自降罪于有功之皇子,再说了,安西之地远在塞外,天高皇帝远,若是李贞打算学学齐王的话,李世民还真未必能吃得消,其三,李贞素来是个打太极的高手,天晓得他说出要去安西的话头是不是打算以退为进,李世民着实不能不多想一些。

“八哥,那安西之地如何是去得之处,您可万万去不得啊!”李世民尚未开口,站一旁的李治反倒先急着叫了起来道:“父皇,您可不能让八哥去受那等苦。”

呵呵,瞧都急成这样了,老九这厮还算有点良心么。李贞见李治着急得汗都憋出来了,心中略有些子感动,不过脸上却依旧平静,对着李治躬了下身子道:“太子殿下明鉴,安西之地乃是我大唐边境能否安稳的关键所在,此地若能控于朝廷之手,外敌自是无患边之可能,哥哥虽不才,可自幼师从李、秦二位老将军,自该为国分忧,无甚吃不吃苦之言。”

李贞这话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李治说的,其实却是说给李世民听的,那意思就是表达自个儿去安西并非以退为进来要挟老爷子,而是真的愿意去安西。李世民本就是精明人,又如何听不出这话里藏着的话,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精光,突地开口问道:“贞儿能心系朝廷,朕心甚慰,然安西事关边防安宁,贞儿打算如何着手,又需多长时日能平?”

嘿,老爷子动心了,咱就等着您老开口问了!李贞一听老爷子终于开了口,心中暗自得意了一把,知道大致有戏了,不过却并不敢带到脸上来,假作沉思的样子,轻皱了下眉头,沉吟地说道:“回禀父皇,安西各方实力缠杂,若是光靠战,则战不胜战,必定是永无宁日之状,儿臣以为要想绥靖安西,须得三分军事七分行政方可见效,若是能得朝廷襄助,则三年必可有小成,六年当可见奇效,若能持之以恒,则二十年内不单安西便是整个西域都将是我大唐的固有之疆土!”

“哦?”李世民轻咦了一声,扫了眼李贞,皱着眉头好生想了想之后,这才接着道:“贞儿能战而不好战,又能思及政治,朕实是开心,只是这个七分行政又该如何着手?”李世民这个话算是问到了点子上,无他,西域小国无数,各成体系,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想推广大唐之行政体系绝非易事,这可不是说着好玩的,换成李世民自个儿去安西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准能成事。

李贞素来不打无把握的战,既然早已料到自己将会被贬出京,又怎会不预先做些准备工作,说实话,李贞选择安西作为自己安身之场所,其实有着四重考虑:

其一,安西虽小国无数,关系错综复杂,不过以唐军之善战及各种先进文化理念而言,统合起来其实并不算难,若是能将安西全盘掌控在手中,哪怕将来老爷子不再换太子,李贞要想动“靖难之役”也容易得很。

其二,李贞所来自的时空里,那些个所谓的西域本就该是中国的领土,只是历朝历代对这些边陲之地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边患不断,若是能成功地统合西域,并以西域为鉴去整合草原的话,或许有可能避免后世金、蒙元等少数民族侵掠中原的惨剧,尽管李贞也明白此事极难,不过不去试试,又怎能知道能不能成?

其三,李贞手下不缺武将,可在文官体系上却始终未曾取得甚突破,这一条固然是起步稍晚之故,可固有势力的存在未必不是根由之一——“立嫡不立长”这等观念在世家政治中始终是占有着稳固的地位,而今的朝臣,尤其是高层中基本上都是世家出身的人物,李贞这个庶出皇子要想拉拢他们,难度太大了,吴王李恪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既然如此,李贞也就只能走自己培养这条路,可问题是这条路也不好走,不单需要时间还需要契机,而经营安西将会是李贞培养文官人才最重要的一步——自打李贞推出了印刷术之后,算是彻底打破了世家子弟对知识的垄断,大唐百姓中知书达理者愈来愈多,每年科举中选者也越来越多,可问题是那些个出身微寒的学子即便中了进士,却依旧无法选上官,就算选上了,也只能是微末小官,正蓬勃兴起的仕林对此颇多非议,京师中不少饱读诗书之人时常感叹报国无门,李贞若是给他们一个出头的机会,再加上李贞手中有的是钱财,以利诱之,以大义说服之,要想拉拢起一大批失意的文人绝不成问题,如此一来,这文官体系不就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了么?

其四,李贞手中掌握着的秘密武器可不光仅有印刷术、造酒、家具这些个生活用品之类的玩意儿,更有火枪、新式火药等玩意儿,只不过因着有碍物议的缘故,虽已令人进行了些相关研究却始终没敢拿出来试验,安西那地儿远离朝廷,正是试验这些新奇玩意儿的最佳场所不是么?

当然,如此庞大的构思要想真儿个地执行起来却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为此李贞与两大谋士可没少琢磨此事,除了财物上的准备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准备如何说服老爷子,既不能将全盘计划和盘道出,又得能让老爷子信服,这难度可是不小的,好在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此时面对着李世民的问话,李贞丝毫也不慌乱,很是平和地回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乃是安息的根本,务必先行革新,将四国彻底并入我大唐,而后以战立威,联西域诸国及薛延陀之力,先拿强敌西突厥开刀,以竖大唐之威名,待得击败西突厥,趁势于葱岭一带筑新城以守之,只消葱岭在我大唐手中,西域之势便乱不起来了,而后将整个西域按区划分行政体系,分别设置州府,以大唐律法为准绳,以朝廷委任之官吏治理地方,同时以礼教化民众,进而实现大治之目的。其中,击溃西突厥当得三年,建城葱岭又须三年经营,而后方可划分州府,大致十年内可完成,再经十年经营,西域必稳固矣,二十年之后,当可挟安西之稳固破吐蕃,灭吐谷浑,一举将各藩荡平,依西域之经验而治其余,若得如是,则我中原将永无边患之祸矣!”

李贞所言其实已经多有保留,在时日上动了些手脚,实际上按李贞的设想建城葱岭该是两年之后便该做到的事,而筑城而守其实也仅需要一年便足够了,至于真儿个地要实现大治实际上远不是二十年能办得到的,二十年其实只能做到稳固地方,真要想让西域彻底归化,没个三、五十年的努力想都别想,饶是如此,李贞所画出来的这个大饼着实是太诱人了,即便是见识多广的李世民也为之心动不已——以李世民的智慧自然能看得出若真是照此执行下去,所带来的那些个好处绝对是巨大无比的,不过他同样也清楚此事绝不是像说的那么简单,真要办到此事,须得有能人坐镇方可,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其一,李贞能不能胜任此项任务?其二,李贞是否足够忠心?

头疼,头疼得紧,李世民这会儿还真是伤透了脑筋,一时间也瞧不透李贞的虚实,实在是不敢轻易开口应承下来,可又不好说不让李贞去,皱着眉头想了好一阵之后,才憋出了一句话:“此事重大,尔回头上个折子来,朕须得好生想想,唔,尔在宫中也住了好些天了,就陪新娘子去各宫走走,出宫去罢,过些日子朕自会有旨意给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