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四百零一章 竣工

第四百零一章 竣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秒记住【】wwsk,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嘀!嘀!”

在去年才修好的沥青路上,几十辆国产的最新型小汽车正排着队向前驶去,而在沥青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数不尽的路人也在向着相同的方向前行着。

在人行道上,不时的还会响起熟人间见面时的招呼声。

当然,这么多人朝着一个方向涌去,事故也是免不了的。

至少单是这么一条路,今天就有不少人在自行车道上互相碰撞玩起“碰碰车”了,好在自行车道上本来也骑的慢,到是没有出过什么大事。

坐在一辆国产小轿车内看着窗外的人流,居正对着坐在身旁的林森道。

“不过今天的人还真多啊…”

“是啊。”林森点点头后,看了一眼越过他们向前驶去的一辆小轿车。“我们有几年没回来了?这里的变化还真大啊…”

“是啊,有十多年了吧,这里的变化的确是很大啊…”

这么说的时候,居正很是感慨了一下。

这时已经是1925年,距离孙中山去世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

在孙中山刚刚去世的时候,一直都是以孙中山为中心的国民党很是混乱了一段时间。

不过在进行了国民党的《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且选出了三十多位中央执行委员后,这种混乱也总算是告一段落。

而且因为孙中山去世的关系,原本那些和日本总部闹的很僵的。属于黄派一系的国民党人也开始和孙派的关系产生了缓和,不少的黄派国民党人也重新开始和总部进行联系,也使得国民党的凝聚力提升了不少。

虽然因为孙中山去世的关系,使得国民党的影响力降低了不少。但是和黄派关系的缓和多少也算是塞翁失马吧。

同时在和黄派的关系缓和后,在经过了中央执行委员们的多次会议后,重新凝聚成一块的国民党人也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更多的和国社党缓和关系,使国民党能够在国内尽可能的发展,毕竟国民党的根本是在国内而不是在海外。

就算是在日本、美国或南洋地区的国民党人再多,如果无法在国内立足的话也是不可能的。

对国民党的这种态势,国社党也没什么抵触心理。

毕竟在国内国社党的地位已经很难被动摇了。而在海外因为国社政府极力替海外华人争取权益的关系,也已经渐渐的压过了国民党在海外多年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国社党并不介意国民党在国内发展——————毕竟摆花瓶的政党在国内已经有几十个了,国社党也不介意国民党在这几十个花瓶中变成较大的一个。

于是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在同国社党的关系得到很大缓和,同时也得到了国社党的后,国民党已经成为除国社党外中国最大的政党。

而今天,在帝国大厦的落成典礼上,严光也邀请了作为国民党中央执政委员的居正和林森等人出席典礼仪式。

于是在时隔十多年的时间后。居正和林森这两个自二次革命后就再也没有踏足大陆的国民党人,终于再次回到了故土。

然而就像居正和林森说的一样。

“人真多啊…”

没错,这次的人的确是很多。

如果说单是居正他们这么一条街道就已经是一道人流的话,那么当无数条人流汇聚到一起时将会变成什么?

“人山人海”

“这个就是帝国大厦吗!”

在距离帝国大厦还有十多分钟的距离时。居正和林森在车里就已经能看见远处的帝国大厦了。不过也不奇怪,毕竟一百一十层的帝国大厦在现在的上海实在是太过高大了。高大到整个上海就连一座能达到帝国大厦一半高度的建筑也没有。

所以距离远远的时候,居正等人就已经能一眼望见远处的帝国大厦了。

“真是奇迹啊!”

看着远处的帝国大厦。居正和林森的脸上一脸惊叹。

而在一旁的道路上,那些徒步或者是骑着自行车行走的人,也同样是自啊惊叹着这座高耸的建筑。

这些人里中外皆有,不少的外国人甚至是算准了时间,特意乘船赶来上海打算亲眼见识一下这座世界最高的建筑的——————在帝国大厦刚刚开始动工的时候,国外的不少媒体都曾经嘲笑过这一工程,因为在他们看来高达一百一十层并且有五百三十米高度的庞大建筑,绝对不是中国人能建的出来的,因为就连他们也建不出这么高的建筑来,更何况负责这一工程的建筑师还曾经开口称要在三年内建成这一建筑。

然而当一年的时间过去,整个工程也已经进行了一半的时候,这种冷嘲热讽却彻底消失了。因为哪怕是只建成了二分之一的帝国大厦,也已经比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还要高了。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也不过才十层,四十二米高。后来到1890年加了两层,也才增高到了五十五米。而且下面6层使用生铁柱是熟铁梁框架,上面4层是钢框架,墙仅承受自己的重量。

纽约市曼哈顿岛的熨斗大厦,也不过才二十二层,八十七米的高度而已。然而这座大厦却是纽约市早期的著名地标,到了1989年还成为美国国家历史性地标之一。

至于动工于1913年,并且到了1930年才被川普大厦超过的位于纽约市的伍尔沃斯大楼,建成后也只有二百四十一点四米,连帝国大厦的一半都不到。

到最后不少人都在讨论着,这座据说会比第二和第三相加都高的宏伟建筑。究竟能不能在三年的时间内完工。

对不少来上海办公的中外人士来说,参观这座已经完工了一半的宏伟建筑,也已经成为他们旅程表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世界第一幢摩天大楼是1885年的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共十二层。高54.9米。再来就是1890年的纽约的世界大楼,共二十层,算塔尖的话106.4米。然后是同在纽约的1894年的曼哈顿寿险大楼,共十八层,屋顶高度为106.1米。然后是1899年的纽约公园街大楼,三十层,高119.2米。1908年的胜家大楼,四十七层。高186.6米。1909年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共五十层,213.4米。1913年的伍尔沃斯大楼,共五十七层。高241.4米。再然后就是1930年的川普大楼,共七十一层,高282.5米和同为1930年建筑的克莱斯勒大厦,共七十七层,塔尖高度318.8米。屋顶高度281.9米。最后就是1931年建成的帝国大厦了,共一百零二层,是第一幢超过一百层的建筑。

另外必须说的是,除了第一座位于芝加哥的建筑外。剩下的建筑全部位于纽约,最高的也一直都是帝国大厦。而且这一荣耀一直维持到了1972年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建成。至于纽约最高的荣誉则维持到了1974年,芝加哥的韦莱集团大厦建成为止。然后就是吉隆坡的双峰塔,台北的101和迪拜的哈里发塔了…)

——————————

虽然当时帝国大厦仅仅只建成了一半,但是只要看看那座虽然只建成一半却依然是世界最高的建筑,不少国人心里就已经升出了一种自豪感。这个时候再加上对严光本人的信任,虽然大厦还没有建完,但是大厦办公室的租出率却已经达到了一半,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增长。

在另一个时空,位于纽约的帝国大厦在1940年前有许多办公室都是空置的,当时的帝国大厦甚至被戏称为“空国大厦”(empty state building),而此刻在上海订购的人却是络绎不绝…

会造成这种结果一共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在帝国大厦动工和完工的时间分别为1929年和1931年,这一时期正处于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当然这对真正的有钱人来说自然是没什么的,因为帝国大厦会出现本身就是当时的美国富翁拉斯科布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而决意修建的。

而且当时修高楼的还不止拉斯科布一个,川普大楼和克莱斯勒大厦也是这一竞争的结果。

川普大楼一开始计划比附近的伍尔沃斯大楼还要高41米,更重要的是,这个高度会比克莱斯勒大厦计划的高度282米还要高2英尺。

然而,克莱斯勒大厦在川普大楼落成后暗中改变预定建设的高度,一个高38米的尖顶被安置在克莱斯勒大厦的上方,实现大亨瓦特?克莱斯勒拥有世界最高建筑的梦想。

当然这一梦想没多久就被帝国大厦超越了,因为拉斯各布害怕克莱斯勒抢了他的风头,所以在第一次对外宣布建楼计划时声称这幢大厦的高度“接近300米”,为的就是避免出现意外…

只不过这些“该死的有钱人”虽然很有钱,而且有钱到可以随意挥霍的地步,但是这却并不代表普通的美国人也有钱。至少在那一时期,美国跳楼的人可是有不少的。

而这时的帝国大厦却是在1925年完工的,距离历史上的金融危机还有四年的时间,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

而这也和第二点有关,那就是国社政府对工商业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结束后的两年里,虽然国社政府的财政一直都很紧张,但是在这一时期国社政府却一直坚持着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哪怕是在财政最为紧张的时候也是如此。

而靠着英国人提供的两千万英镑的无息贷款(约合两亿五百万银元)和严光在个人财政上的支持,国社政府硬是挺过了这一艰难时期。

而托着高尔察克那一千多吨黄金和中东油田的福。在挺过了这一时期后国社政府一跃成为全球财政最富裕的国家。几乎每年都有近十亿银元的财政余额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一时期的国社政府可以说几乎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政府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国社政府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展开了。

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关于各方面的,如扩展“免费义务教育”的范围。增强和增多基础设施及医疗资源,在工业等方面赶超美国等。

还有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刺激国内的工商业。

具体的措施主要是提高个人所得税的上限,以及减免大量的工商税及其他税种,使中国成为税种最少税率最低的国家,以此来刺激工商业的发展——————反正靠着油田的收益,国社政府每年都有好几亿的财政盈余不知道该用到哪。军费上的负担也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关系而减轻了不少,目前主要集中在陆军和空军方面,既然这样到不如减少杂税降低对百姓和企业的负担…

也因为如此,虽然国社政府在23年的财政收入仅和22年相当。但是在经济上的增长却是突飞猛进,在民间甚至产生了三家可以生产万吨级货轮的造船厂——————虽然这三家和严光拥有的几家相比几乎微不足道,不过考虑到“民企”两个字,这些民间企业家还是值得称赞的。

同时由于赋税减轻的关系,百姓的消费水平也增高许多(这个时候没房地产)。新的工厂和企业也不断的出现在全国各地。

受益于新的政策,根据最新的统计,24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3%,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了10%。当年的财政收入很自然的突破了三亿英镑这个大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