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一年的距离 05、邻居
2016-07-15 作者: 三千界
第一集 一年的距离 05、邻居
王颖走过教学区,拐弯,经过音乐厅,穿过隔路对望的数学科学院与美术学院,外语学院与中院,走进家属区,拐进了六幢东首的五号楼道。
这幢楼在家属区中,属于最早、最旧、最矮的一批,也最紧挨一河三湖。三室两厅两卫,五梯十户,七层半。半层是一楼下面的自行车棚。堪堪卡着“八层或八层以上必须配备电梯”的规章而建,没有电梯。
没有电梯,搬个家具之类很不方便;不过另一方面,维护费用少了一笔,而且利用率高、公摊面积小——由于帝国房产计数以建筑面积为准,最后一点对业主很有利。
同样由于没电梯,腿脚不灵便的老教授搬走了不少,这些楼里的房子,出售得也就较多。
七一零室。
王颖开门进屋,换鞋,背包往崭新的沙发里一丢。
东西两首的房子,一个夏天烈日晒得多,一个冬天寒风吹得多。这房子又建了三十多年了,楼梯隔热一般。所以,这些房子的业主,如果不在装潢时自掏腰包采用较贵的新材料,到时候,制冷取暖难免多耗些电。
不过也有好处——东西两首的房子,书房除了北面的采光外,分别可以在东边、西边多开一个落地窗。
这个落地窗不能随心所欲地大,位置也不能乱挪,建楼当时就有明确规定,毕竟板楼的外墙都有一定承重功能。
而这套几个月前刚刚完成重新装修的房子,并没有浪费这条许可。
这个崭新的飘窗装的是防盗拉栅与可卸式双层窗,冬季保暖好,春秋季能彻底打开;窗台离地板不足一尺,外侧砌了一道曲面玻璃钢作为****防护,兜住了外侧,而且单向透视:窗台上的人能够看到楼下的花木,楼下的路人却无法看到窗台上的人。
由于利用了室内室外,飘窗内外宽足有一米一;左右因为东北角承重柱的关系,有凹凸之分,墙内一段是两米一,室内一段是两米四。整体而言,比一张单人床还大了一轮。
眼下,窗台上铺了一套形状定制的榻榻米,配了一个藤枕与一个小巧的三脚木圆桌。
王颖踩过崭新的地板,在崭新的餐桌上搁下纸盒纸袋盛的蛋炒饭,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进了书房,开了崭新书桌上崭新的笔记本电脑,走到了崭新的飘窗前。
从这里望出去,正对着“一河三湖”。树冠叶海郁郁葱葱。
出于风格协调的需要,生物电子实验楼、星河四号设备楼、美术馆、音乐厅等,均采用了白色大理石圆顶。
这些圆顶虽然被朱京大学师生戏称为“锅底”,然而在盛夏灿烂的阳光下,实在是说不尽的明丽可爱。
风一吹,绿浪卷过水波粼粼的明净湖、卷过这群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圆顶,绕过远处宏丽的主楼建筑群,一直奔向远处的城市楼群。
王颖喝着水,眺望着叶海,目光在最大最高的圆顶上多驻留了片刻。
“……生物电子实验室?!”
王颖“唰”一下拉拢窗帘!
窗帘下端晃动,整个书房霎时间从明亮坠入了昏暗。
王颖呼吸急促,困兽般转了几步,劈手“砰”一下水杯顿在了书桌上!
杯中清水摇摆。王颖死死按着桌面,面无表情!
笔记本电脑启动的提示音响起,却失去了平时的悦耳动听,相反幽幽发冷。
王颖闻声遽然看向了屏幕,目光刀子一般!
窗帘下端渐渐静止,杯中清水缓缓平息。
王颖唇角缓缓翘起了一个讥诮的弧度,从僵立中一点点恢复了过来,离开了书房,去了餐桌。
书房房门对面的双人镜台,忠实地映出了一个路过的女孩。眉清目秀,却冷若冰霜。
冷得杀气腾腾!
-
胡怡跟着陈睿去吃了一顿午饭,见了两个以前就熟悉的同乡,顺带又认识了两大一小圈子里的同龄人,连带交换了一小串手机号。
由于圈子小,这里的“同龄人”,范围比较宽——两个大的,一个大四,一个直博士第二年了。
小的是男生,与胡怡一样,今年刚来的。
饭后兄妹两个回陈睿的家。
九幢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