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风云变幻(七)
没错,在昆明,东西方的文明正在这里激烈的碰撞着。尤其是在五华宫,你能看到穿着补服、都戴乌纱帽的官员从一个个穿着欧式军装礼服站着笔直的金发碧眼额士兵身边走过。就是这么的不和谐,但是不和谐的不仅仅是昆明。
在北京,这个昔日汉民族的政治中心,权贵聚集地,你几乎随处可见拖着猪尾巴的满洲人。
这个时期满人的头发可不是后来电视剧里那又黑又粗的大辫子,他们的发型很可爱的,跟光头差不多,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这样的头发估计在今天也就幼儿才会留了,不过在当时,这就是满洲人的发型。后来入关之后,可能是受到了汉族的同化,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个发型不好看了,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暴乱,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之付出了巨大死亡。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金钱鼠尾式。
清代中叶,经过清除镇压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着发的部位虽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四或五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
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称发辫,这才是后世电视剧中的牛尾辫。
此前,辽东汉民早已深受剃头之荼。早在满洲建国时期,满洲统治者就强令投降的汉人效法满洲人的发式,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如天聪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凌河之役胜利时令“归降将士等剃发”,崇德三年(1638年)又下令:“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
清军入关,继续推行这个政策。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五月初一日,摄政王多尔滚率领清军过通州,知州迎降,多尔衮“谕令剃发”。初二进北京,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是清朝进入北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
但是这一政策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朝汉族官员遵令剃发的为数寥寥,不过孙之獬等最无耻的几个人。不少官员观望不出,甚至护发南逃,畿辅地区的百姓也常揭竿而起。多尔衮见满洲贵族的统治还不稳固,自知操之过急,被迫宣布收回成命。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所以清军入关后,剃发、易衣冠的政策只实行了一个月。值得一提的,带头反对剃头令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在南明覆灭之后被人痛骂的吴三桂。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还是剿灭闯贼的大功臣。。。
公元1645年,南明改元弘治元年(西南七省继续沿用崇祯十八年的年号),大清顺治二年,战争的号角再次在神州大地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