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么一说,朝会自然就算结束了。
除了站班的禁军,所有人都自然要跪送御驾起行,在数百太监宦官的簇拥下,皇帝就这么转为内宫去了。
在他身后,所有的文官都是垂头丧气。当然,工部尚书赵荣就成了众目睽睽之下最为狼狈的人。在众人的怒视之下,赵荣几乎无地自容,只能不顾朝仪纠弹,皇帝御驾一走,他便自己抢先退下了。
事情还不止如此,赵荣的麻烦也是刚开始。工部其实有银和工料拨下,究竟多少,账簿如何,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的主事可以自主的,分肥分润也是一定的。所以,赵荣是否能平安脱身,尚在两可之间了。
及至张佳木要随众人一起出宫的时候,一个青衣宦官疾步而来,拍手道:“太保请留步,万岁叫太保进去,到乾清门说话。”
“是,臣遵旨。”
因为是口谕,没有什么要紧的手续,所以张佳木也只是原地站着听旨,听完之后,便随着那传旨的宦官一并向乾清门方向而去。
现在他的身份绝然与众不同,就算在宫中,锦衣卫仍然有几名轮值的武官一直跟随,反正以张佳木堂上官的身份,就算是皇帝御殿,他也有资格带仪卫,并且四处巡逻查看。这样做,也不算犯禁。
只是在有心人眼中,他这般行事,已经是嚣张跋扈,有违人臣之礼,根本就是一个大胆武臣,如此在禁中横行,有这样的人在禁中,大明未来堪忧。
散朝之时,自然是文武勋亲都分途而行,内阁诸臣,自然亦是相约同行。从午门、端门,再从长安左门一路出去,等各家的奴仆牵马来迎之时,李贤才向面色难看的彭时道:“老先生亦无须担忧,吏部最多议罚俸,不算什么。当然,小小折辱再所难免,只是,吃亏在锦衣卫使身上,也不算什么了。”
说的虽然不是很明白,但彭时一听便是懂了。张佳木是何等人,彭时在他身上直接吃了一个小小闷亏,说起来是丢面子,其实是扬名。
传扬出去,普天之下,谁不知道张佳木的威名,彭时能在御前和他争执,还因为此事受了皇帝的斥责,传扬开来,天下读书人,普天之下的士绅,谁不夸说彭时的风骨硬挺?
此君原本就是以风骨自诩的,李贤这么一说,彭时自然是大为高兴,把御前丢面子的那点难堪全部丢了开去。
但隐忧仍然在,倒也不便表示开心,当下只道:“学生自己的小小荣辱,倒也不必放在心中……只是,张佳木开告奸之风,谁知道下头会闹出什么事来?”
“此事学生也极为担忧。”李贤摇头道:“只是,被此人抓着把柄,在朝堂之上公然说出,皇上盛怒之时,吾辈也实在是无从劝起。”
彭时所谓的周兴来俊臣之说,也确实是想攻皇帝之心,以武周之事,来做劝谏。不过,显然是没有效果,皇帝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民间告奸之事一兴,可能会有极大的隐患。
别人看的不深,李贤却是见的极深,知道这是对手的一着妙棋。现在他担忧的,是张佳木因为城墙和陵工之事而突发奇想,还是早有准备,要从这两件事,来吹响反击战的号角?
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实在是很值得忧虑并且认真对待的大事了。
“当务之急,”他向着彭时断然道:“不能允许此风泛滥开来!”
“是极!”彭时心领神会,道:“学生回去后,就修书给各地的门生,当然,畿辅各地尤其要注意,一定要把百姓约束好,不能随便生事。”
“嗯嗯,就是这般办理!”
李贤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办法,这种事情,越堵越出事,但他想了一想,现在说不上是怎么政治修明,但地方官员也是悉心挑选,内阁对各地的情形也很注意,所以除了少数官员外,真正有什么恶行恶迹的,也是在少数。
至于军户和匠人的遭遇,在李贤看来,实在只是一个特例。
张佳木借着此事兴风作浪,使得李贤对他的观感为之大变。此人看来不是甘于寂寞,一定要惹出事来才能高兴。
他看看彭时,只觉得这个助手实在不怎么样,当下叹息一声,向着彭时道:“今日张佳木算是一石数鸟,你看,借工部主事一事,公然落我们的面子,使得武臣勋戚对他斩杀武官的事稍做谅解,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借着此事,使得工部尚书赵荣不安其位,要么去职,要么,就得重新倒向他了。”
说到这,彭时悚然而惊,大声道:“此人真是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