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753章 心怀不轨

第753章 心怀不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用心,武英殿里的紫绯大臣哪个不懂。

毕竟能入殿廷议,起码也是部院五品职,还是那种要职。

这明显是对旧势力的一次清算,而且很严厉,把他们全族从原籍家乡迁来京畿,但若说是发配流放其实也不算过。

特别是如那些曾经降虏降顺的,这次要举族迁移到长城关外地,他们在关内原来留下来的那些地,这次也要被全部置换到关外,不管这个是一比一置换还是一换几,中原内地的良田熟地,能跟关外的地相比吗?

更何况迁的时候要全族一起迁走,但到了长城外安置的时候,却是要求家族拆分按户安置,以小家庭形式落户安置,皇帝的用心谁还能不明白呢。

其它逃跑的被杀的、战死的自杀的,各有不同待遇,但基本上都是在被清算,区别只是谁被清算的更彻底些。

就算这些旧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手里还握着许多钱财,迁移到关外,既是财力上的削弱,更是对他们影响力的巨大打击,离开了原籍家乡,想重新开始可不容易。

有许多旧勋本来就是一直居住在北京,他们原来有北方就有许多田产,有的甚至遍及数省,如今就算能留在关内的,但也基本上是要落户到北京外围,甚至是河北辽西山西的。

殿堂上坐着跟天子论道的基本上都是新贵,对于前朝旧勋,他们可没多少同情心,所有人都明白,旧勋臣倒下,皇帝吃肉,他们喝汤啃骨头。

旧勋里没几个在新朝有地位的,诚国公刘孔昭算是一个较难得的特例,这位刘伯温后人,在崇祯、弘光两朝,是比较风光的,尤其是在弘光朝,也算是武勋巅峰,金殿上能把东林大臣骂个遍,手握操江实权。

清军南下时,他没跟着弘光逃跑,也没跟着徐允爵他们投降,而是带着一支水师南下,继续抗清,后来朱以海招抚,他倒也是很用心的卖命,也成了天子心腹元从,这几年虽没什么大新闻,但一步一步也做到了诚国公。

当旧勋基本上要被清算时,他却还一支独秀。

也有一些殉国死节的勋臣之后,得朱以海恩荫授职后,也在绍天朝做出了些成绩,这次也算是不在那些清算的旧勋之列,但也是需要如其它新贵们一样迁移入京,只是不牵连族人。

“臣附议。”

诚国公刘孔昭,前几天才被天子钦点为五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此时身着赐麒麟紫袍第一个站起来附和皇帝。

做为旧勋代表,还是开国功臣刘伯温后人,刘孔昭也是个奇人,毕竟能够在崇祯、弘光甚至绍天朝都得重用,还能把女儿送进宫做了嫔妃,自己还能做到前军右都督这位置,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这代表着刘孔昭在绍天朝,是真真切切的进入了军功新贵集团的顶层核心。刘孔昭这几年很好的诠释了如何做一个皇帝心腹,那就是无条件的服从命令,全力的支持皇帝。

既聪明又有能力,人狠话不多,立功还多,他成功为自己在新朝争取到了一个核心位置。

就如此时,皇帝话音刚落,他毫不顾忌的第一个站起来支持。

洪承畴紧接着站出来支持,然后钱谦益也赶紧站出来,这两个那都是有污点的,在朝堂上始终有不安感,更因为这几年一直在两院主持,干的尽是些监督弹劾的差事,早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也只能做个孤臣。

明知道这可能是条不归路,他们却没有选择余地。

他们知道自己对皇帝唯一的价值,就是毫不留情的去撕咬、鞭打那些官员,假如他敢有半点循私甚至办事不力,那绝对会被皇帝毫无留情的抛弃,甚至最后还可能被清算。

他只能在这条道上走到黑,甚至每次皇帝提议时,他们都要积极响应支持,为皇帝出谋划策,拾遗补缺。

若是在以前,身为东林领袖的钱谦益,是绝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为皇帝摇旗呐喊的,可现在却必须得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

朱以海看了眼底下的吴三桂。

“凉国公以为呢?”

吴三桂入朝后,这是第一次参加廷议,他现在是前军左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凉国公爵,加少保衔,还有辅国大将军阶,看着好像挺威风。

可吴三桂现在就是条被剁了爪子拔了牙的老狗。

虽有都督同知职,但皇帝特旨,让他在讲武堂参加高级武官进修班,不用去前军都督府理事。

也就是空有职衔,而没有实权,那个高级武官进修班,有不少武官,基本上都是非天子嫡系的将领,有许多原是外镇,甚至流贼土寇出身的,现在来此进修,其实就是被剥夺了实际兵权。

进修班的课并不好上,不仅天天要上忠君爱国课,甚至还要学什么绍天正音官话,又要练字。

真正专业课不多,基本上就讲解皇帝指挥的御营打过的各个战役,一场场的复盘推演。

在吴三桂看来,皇帝虽然五年光复天下,但他打的那些仗没有一个能称的上惊艳的,都十分平庸,真让他心里佩服的也只有天子刚起兵时的那三个月,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拉队伍,然后说服几员大将,甚至最后带着一支兵马出人意料的渡海北上三吴,而不是去绍兴倚江而守。

吴三桂入京后,还没见过天子。

他也请求面圣谢恩,可皇帝根本没理会。

今天被突然告之参加廷议,也是出乎意料。

此时突然被天子直接点名,吴三桂甚至有些走神,回过神后赶紧起身,向天子请罪。

朱以海瞧着吴三桂,比自己也就大几岁而已,从民族国家来讲,他背叛国家是个汉奸,从个人道德来看,这人不忠不孝而且屠城滥杀。

他是商人之子,也是将门子弟。父亲吴襄本是个马商,后来投军,再联姻辽西将门祖家,得以迅速在辽西发迹。吴三桂在这种风起云涌的时代,靠着家族的关系,也凭着自己的勇武,确实很了得。

二十岁当上游击,二十三岁参将,二十六岁副总兵,二十七岁就担任了总兵。

但朱以海很清楚,吴三桂绝不是那种全凭家族关系而上位的纨绔子弟,这人确实是非常有本事的,不说他孝传九边出城救父之举。

就说他在好几个关键节点上的选择,就说明了这人不简单。他几次重要节点选择,第一次自然就是勇敢的带着一队家丁出城去救城外被清军包围的父亲,既勇且孝,一举扬名。

之后松锦大战时见势不妙,果断逃跑,也展示出了一个枭雄本色。

后来在山海关,先降顺又降清,更是透露出他的眼光和果决,他能清楚的判断出崇祯救不了,李自成成不了事,满清终将入关这些。

就如当年他在崇祯加封他平西伯,让他率关宁军撤入关中勤王护驾,他却故意在路上磨蹭一样,后来鞑子被朱以海打的节节败退的时候,吴三桂也是再次翻脸无情,最终弃虏降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