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看书 > 天下豪商 > 第443章 真正的教育

第443章 真正的教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佶真的给武好古下了一道诏书!

是让他尽快返回开封府去的!

并不是赵佶这位大宋圣君太想念武好古了,而是界河商市那边传来了北国的重要情报——北阻卜汗王磨古斯在今年夏天的一场战斗中被契丹人捕获,被押到上京城凌迟处死了!

这意味着契丹人和北阻卜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了。这场战争虽然持续了八到九年,让契丹人疲于奔命,但还是以契丹人的胜利告终了。似乎表明了契丹的武力依旧强大,那么宋辽之间的关系,和大宋对辽国的政策,是否要随之发生变化呢?

武好古是“契丹问题”的专家,在做出决定前,赵佶想要听取他的意见。同时奉诏入京的还有负责北国谍报工作的张叔夜和沧州县尉纪忆,后者也和武好古一起深入辽境搞过谍报活动。

也就是说,武好古在海州的“假期”,要提前结束了。不过在他离开之前,还是有许多事情要安排妥帖的。

除了这道召还武好古的诏书之外,赵佶还给了苏东坡一道敕命,任命他提举云台学宫,并且让苏东坡、武好古推荐学宫属员,还从封桩库中拨给苏东坡一万缗钱,作为云台学宫的启动资金。

另外,赵佶还允许云台学宫在云台山脚下的宿城镇征购土地,建设书院学堂。还允许苏东坡“自主招生”和设立科目、分堂——这三点都是武好古离开开封府前向赵佶请求来的“特权”。

云台学宫虽然是官学的背景,但绝不是第二太学,也没有必然授官的前途——授官对云台学宫的发展并不是好事!因为太学上舍只有100个名额,云台学宫还能超过太学?

太学外舍有2000人的名额,最后能升入上舍并且得到官职的仅仅只有100人,即便算上比较容易得官的内舍生,也才400人。另外的1600人屁也没捞着,就被淘汰了。

这样的淘汰率,可不是正常的大学应该有的……完全是授官名额有限,不得不淘汰一大批人罢了。

“老师,云台学宫不能学太学三舍法恁般淘汰生员。”

在苏东坡领受了提举云台学宫一职的次日,召集门下开会的时候,武好古就马上说出了自己的设想。

“三舍法是为了选官才那么干的,”武好古说,“云台学宫是为了育才而设,不必如此苛刻。”

怎么变成育才了?

在场的苏门中人都有点奇怪。云台学宫不是为海外布道而设的吗?怎么一转眼就成了育才之地了呢?

苏东坡只是笑着,“崇道,你有何想法,尽管说吧。”

武好古道:“学生以为,云台学宫应该设立诸多分堂分校,分别传授不同的学问……学宫授徒的目的是育才,而非选官。育才合格即可,选官则需求精。学宫下属的学堂虽然也要分成外舍、内舍和上舍。不过升舍的淘汰率不宜超过一成,另外,三舍的课业应该是由易入难,逐步推进的,务求让学生日有所得,能在学宫学到真才实学。”

其实选官也不是“求精”,而是官员人数有限,必须淘汰大部分考生。所以就一味钻牛角尖了!

而人才越多越好,所以就不必走牛角尖的路线了。

“关于云台学宫下属的学堂,”武好古又说,“学生也有一些想法。

云台学宫之下应该有不同的学堂,以培育不同的人才,一是通才;二是博士;三是伎术之才……”

在武好古的设想中,“通才”是指可以成为官员或学者的人才,所授科目包括儒学、算学、史学、自然学(并不是自然生物,而是包括物理、化学在内的综合科目)、律学、骑马、射箭(不是合在一起的骑射)、诗赋、音乐和绘画等等。

这些通才在完成学业之后,可以去应科举,也可以由云台学宫推荐去做高官的幕僚,或是去界河商市、天涯小镇担任官吏,当然也可以留在学宫下属的学校充当老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