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陈洁摊开手里的文件,柔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的招工情况良好,由于有了之前的广告效应,我们公司招收到的,不仅仅只有管理人才,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类型的人才。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国企分流的人员,虽然他们有技术,但由于国企的管理僵化,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除了特殊类型的国企,很多国企现在都呈现出了疲惫的事态。经过黄三水的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判断,在未来的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国企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些现有的国企工人,很大一部分都将会被推入社会。”
陈洁说到这里,刘东插嘴说到:“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我们公司就算是拼命往前冲,在工人的问题上,都不会出现问题。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熟练工人,即便是我们公司每一个实业企业,都把自己的工厂扩大到十万工人的高度,在工人问题上,都不会出现用工短缺。而且由于这些工人都普遍在国企当中做了那么多年,要论起熟练的程度,绝对不是我们随便在外面找几个人就能比得上的。这个宝贵财富,我们公司就必须要牢牢的抓紧。”
“每个工厂十万人的高度?那老板你还不如把国企都给接手得了。那么多人,再加上家眷什么的,完全就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总数。”崔晓明翻着白眼说到。
“我这不是打比方么?再说了,就我们环亚将要生产的那些产品,哪里可能用得到这么多人?一万人的规模,就能和国企十万人规模的工厂产能相媲美,剩下的九万人我往哪儿放?”刘东没好气的说到。
刘东弄的工厂大部分都是重工业不假,但由于科学化的管理,再加上很多东西都用的先进设备,真要说到能用多少人,那是不可能的。就算这些工厂把产能开到最大,可能到时候也没有一个大型的服装厂的工人多。
“老板的意思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环亚的那些实业工厂,不会出现用工荒的瓶颈,只要我们能够稍微加快一些速度,把产能提起来,那我们就能早一些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这些实业工厂开始成为环亚的赢利点,那么我们环亚公司的产业结构,就比较完善了。”这个时候,陈洁开口帮腔到。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环亚和其他的新兴公司有个很大的区别,这区别就在于别的公司如果像我们环亚这样,才发展四五年的时间,那他们就算再有能力,这个时候他们也会什么都缺乏。人员缺,资金缺,技术缺,工厂缺。但我们环亚的发展模式和他们不一样,由于有着环亚金融的存在,我们环亚的实业,目前来说最为缺乏的仅仅是时间,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用钱弄到的,但时间这玩意,却是钱不能买到的。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环亚就得想方设法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出更多的事情来,这样才能够弥补我们环亚和国外那些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而未来几年,就是我们的优质资源,因为国外那些有实力的企业,目前来说,进入国内市场比较困难。
只要我们早一天开工出产品,我们就嫩早一天的让华夏这个市场,认同我们的产品。在那些外资企业不能动手的时候,我们就要尽可能的抢占制高点。等到他们进入市场的时候,我们才有充分的应对时间。”刘东振奋的说到。
其实以前世的经验来看,刘东能够争取到的时间其实并不短,明年发生的事情,会让很多外国企业都裹足不前,而他们真正开始试水的时候,都要等到长南巡之后。而那仅仅是在试水,而不是大规模的进入市场。
以刘东的经验来说,他们真正大规模的进入华夏市场的时候,起码要等到九五年左右,而在这之后,他们才会蜂拥而至。真正的时候,那都得纳斯达克崩溃,互联网泡沫破灭,大规模的游资在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途径以后,才把目光看向华夏这个新兴的市场。
而现在才八八年,如果刘东的工厂进度再快一点,在年的时候,大部分的工厂,都可以开工了。再用两三年的时间不断的扩建,在九三年之前,目前这些还停留在纸面上的企业,就能形成最大的产业规模。
而有了这些产业做为第一批实验的对向,在九二年左右,刘东就能靠着苏联解体,从那边弄过来无数的优质资源,再加上那边比白菜也贵不了多少的人才储备,刘东完全可以在九三年左右,就大规模的爆发产能,在九五年左右,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而那个时候,外资再进来,想要和刘东竞争,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毕竟,环亚的品牌已经在华夏市场驰骋了五六年,只要环亚品牌的东西质量没问题,绝对能够形成很好的口碑。再加上依托华夏大6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外资不在国内建厂,他们都不可能会是刘东环亚的对手。